金線蛙是法國自然學者Fernand Lataste(1847-1934)在1880年根據採集自中國北京的標本命名,學名plancyi是為了紀念動物標本採集者Victor Collin de Plancy而產生。

  金線蛙的體長5至10公分,體側綠色,兩側背側褶白色或淺綠色,中央有一條淺綠色背中線。因為背面看起來綠綠的,所以台語又稱之為「青約」。皮膚腺體有輕微毒性,連皮吃起來辣辣的,所以客家人稱之為「辣蛙」。從以上俗稱可以瞭解,金線蛙是平原農墾地常見的蛙類,也是過去經常被捕捉利用的蛙類。

  在春天及夏天繁殖,喜歡藏身在長有水草的蓄水池或者遮蔽良好的農地,例如飄著浮萍的稻田、芋田或者茭白筍田,這時候比較容易觀察其蹤跡。雄蛙沒有鳴囊,叫聲是短促的一聲「啾」,不容易聽到。雖然也在白天活動,但生性隱密機警,常常僅露出頭來觀察四周的動靜,若受到干擾,馬上跳入水中。平常也棲息在靜水域,以水生動物為食,非常貪吃,所以很容易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沈惠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